【獨家】1410萬千瓦裝機!通遼“十四五”能源轉型交出硬核答卷
10月29日,通遼市高質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篇”舉行。通遼市能源局、通遼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通遼市“十四五”期間在能源與戰略資源領域取得的成果,并答記者問。
【資料圖】
新聞發布會現場。李旭明 攝
能源領域,通遼市以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,堅持“綠能與產業協同開發”新路徑,著力構建堅實可靠的能源供應體系。煤炭保供能力持續增強,截至2024年底,全市在籍煤礦14座,產能達5785萬噸,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7%。2024年,向市域內供應煤炭2896萬噸,并向吉林、遼寧及蒙東興安盟等地提供保障煤炭2440萬噸,有力支撐區域能源安全。電力供應實現跨越式增長,2024年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達2362.9萬千瓦,發電量751.22億千瓦時,分別是“十三五”末的1.9倍和1.3倍,為經濟運行與民生用電提供穩定保障。
中俄東線互通互聯管道管道項目投運
天然氣輸配網絡不斷完善,中俄東線等主干管道穩定運行,查日蘇—義隆永等管道項目投運,全市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里程達826.83公里,推動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。
綠色低碳轉型成為
通遼能源發展的鮮明底色
綠電產業為能源基地建設輸送綠色動能
2024年,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410萬千瓦,占電力總裝機比重60%,發電量251.84億千瓦時,占總發電量三分之一,消費電量中綠電占比超24%,新能源連續三年實現快速增長。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同步推進,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成效顯著,供電煤耗持續下降,所有正常生產煤礦均完成智能化建設,煤炭綠色開采與洗選力度不斷加大,推動能源結構“含綠量”與產業“含金量”同步提升。
改革創新為能源
產業注入新活力
通遼市風電項目助力能源基地建設
通遼市創新綠電供給模式,針對高載能產業打造“源網荷儲”一體化項目,綜合綠電占比達70%;在霍林郭勒、奈曼等園區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,企業平均到戶電價下降15%—27%,有效降低用電成本。“綠電+”產業生態加速成型,培育綠電鋁、風電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,構建“綠電吸引項目—項目帶動產業—產業促進綠電消納”的良性循環,2024年電解鋁建成產能近270萬噸、鋁加工產能超356萬噸,帶動千萬千瓦級新能源裝機落地。
能源發展成果
更多惠及民生
通遼光伏項目為能源基地注入綠色電能
通遼市扎實推進庫倫旗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,啟動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,民生用煤保障溫暖到位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投入27.53億元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,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、電壓合格率均達99.9%;累計供應“暖心煤”193.3萬噸,每噸較市場價優惠約200元。
戰略資源開發領域
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
霍林河礦區生態修復現狀
煤炭資源市場化出讓成效顯著,“十四五”期間完成霍林河礦區一號、四號井田出讓,獲得出讓收益65億元,新增煤炭產能1100萬噸/年,緩解蒙東煤炭緊缺問題,為后續產業發展與招商引資奠定基礎。天然堿資源找礦實現重大突破,在奈曼旗40平方公里勘探區域內,探明天然堿資源量20.77億噸、石鹽資源量13.74億噸,為目前亞洲最大規模已查明堿礦,今年6月該礦權以68億元出讓,助力打造千億級天然堿產業集群。
戰略性礦產資源
勘查持續發力
奈曼旗天然堿礦勘探施工現場
通遼市積極爭取國家、自治區地勘資金,2024年設立扎魯特旗3個銅多金屬礦勘查項目,總投資1500萬元;2025年申報的2個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已通過評審入庫,預計2026年實施。同時,設立市級地質勘查基金,重點推進扎魯特旗玄武巖、奈曼旗天然石英砂、庫倫旗石灰石等優勢礦產找礦,加快稀土等戰略性礦產開發,扎魯特旗801礦床探礦權轉采礦權手續有序推進,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源支撐。(斯琴 李旭明)
[責任編輯:張圓]
- ·何以為她|挑戰深海——自由潛女孩陸文婕(2025-10-11)
- ·焦點速讀:反詐宣傳進市場 安全知識入人心(2025-10-20)